中外嘉宾尼山论坛探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之道
中新网山东曲阜7月9日电 (记者 赵晓 李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议题,和合共生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简称“尼山论坛”)7月9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中外之道560余位中外嘉宾聚尼山脚下,嘉宾探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之道。尼山
自2010年创办以来,论坛尼山论坛的探讨发展轨迹始终与国际局势的变革演进紧密交织,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不同当前,文明在全球安全治理面临挑战、和合共生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的中外之道背景下,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嘉宾当人工智能如电流般渗透社会各领域,人类与AI又怎样共洽?尼山复杂的现实引发人们忧虑、反思,论坛也成为今年尼山论坛的探讨关切所在。
面对动荡变革的不同国际时局和风头无两的数智技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显得愈发紧迫和重要,而中国传统智慧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精神指引。
天下一家——中国自古有“天下大同”的美好主张和理想愿景,以“天下”为单位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超越单一国家、民族的个别立场,传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的价值观。
当经济失衡、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接踵而至,抱守“中心主义”“文明优越论”,世界整体化解各类风险和挑战的力量将大大分散。各国亟须树立“世界一家”的理念,摒弃傲慢与偏见,汲优取长,整合文化优势,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恰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典所言,人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要以“天下一家”“休戚与共”的胸怀,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人类文明的最大同心圆。
和合共生——“和”文化是贯穿中国古今的处世哲学,在新时代延伸出更多意涵,如文明与文明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技术的洽和等。
对不同文明而言,“和合共生”思想既立足于人类文明多样性,亦着眼于人类文明共存、共生、共享,唯此世界文明百花园才能实现多元繁荣,避免谁消灭谁、谁取代谁的悲剧。“如果我们不仅能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还能兼容并蓄文化的多样性,那么所有文化都将以自身方式相容于一种新兴的世界文化秩序中,实现多元变通性的共荣。”美国学者安乐哲如是说。
对人与自然而言,工业文明时代的过度开发带来生态危机,人类要基于“和合共生”理念,摒弃“征服自然”的旧逻辑,开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路径。而在人机共生时代,人类与科技之间的互动日益深化,如何以人的价值观引导技术建立伦理和道德规范,创造更融洽的人机共生关系,开创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文明形态,亦需要“和合共生”思想的引领。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强调重民、利民、惠民。
在部分国家,生产力不断变革,正加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为此,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立场,以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脱贫攻坚、全球减贫合作等实践,提供了相关范例,彰显文明发展应“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和建设不可能由一个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力量来推动,更需要世界各国民众齐心协力、共创共享。
站在文明演进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应对危机的被动选择,更是把握历史机遇的主动创造。从“天下一家”“和合共生”“以人为本”等儒家传统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开放中发展,在融合中共生,人类文明阔步迈入全新的历史轨道。(完)
(责任编辑:知识)
-
中新社北京7月9日电 据希腊《每日报》报道,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9日在该国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鉴于最近几周从利比亚经由希腊南部岛屿入境的非法移民数量激增,希腊将暂停审查从北非抵达该国的移民庇护申请。米佐 ...[详细]
-
自2021年6月14日开始,团伙使用公司账户收取投资者购充电桩款共计11亿余元,涉及2000余名集资参与人,造成损失3亿余元……这是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一起涉及28名被告人的非法吸收公众 ...[详细]
-
中新网上海7月9日电 (记者 陈静)“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9日表示,上海新材料产业将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3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 ...[详细]
-
中新网南宁7月10日电 题:一粒玉米种铺就广西马山乡村振兴之路作者 刘汉琪 李心语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从“石缝求生”到“数字兴业”,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乘着科技的东风,徐徐铺开当地乡村振兴之路。金浪翻 ...[详细]
-
(乡村行·看振兴)又到“蜂”收好时光 江西靖安“蜜”酿乡村振兴忙
中新网宜春7月9日电 (熊锦阳 汤倩)眼下,正值采蜜的黄金季节。7月9日清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三爪仑乡陈家校养蜂基地的空气中弥漫着蜂蜜的香甜。三爪仑乡养蜂合作社负责人、乡商会成员方湘江轻手轻脚地掀开 ...[详细]
-
【光明论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信中强调“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作为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嘎拉村将“桃花源”生态优势转化为“桃花经济”致富 ...[详细]
-
中新网重庆7月10日电(杨梦逸)7月10日,全国台联第二十二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重庆分营在重庆理工大学开营,60余名两岸青年汇聚山城,开启交流之旅。据介绍,此次夏令营活动将持续至7月15日。其间,台湾 ...[详细]
-
外交部:民进党当局妄图“以武谋独”“倚外谋独”是不可能得逞的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台湾地区近日将启动“年度军事演习”,演习将首次启用新近交付的美国武器。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毛宁:首先,你 ...[详细]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国办发〔2025〕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详细]
-
助老人就医“无忧” 上海今年已有1203名陪诊师完成规范培训
中新网上海7月9日电 (记者 许婧)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工作座谈会8日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开放大学今年3月启动2025年全市陪诊师培训,到6月底,来自上海虹口、浦东、黄浦、静安 ...[详细]